昆明医科大学前身是1933年创建的云南省省立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1956年独立建院(昆明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独立建院初期即成立了公共卫生学教研组,1978年成立卫生系,1989年由卫生系更名为预防医学系,2001年撤系组建公共卫生学院。1979年开始卫生学专业(本科)招生,1985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201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流动站,入选云南省一流学科(特色学科);预防医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一拖一”申报并获批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2022年获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卫生健康先进集体”。是云南省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


机构设置。学院设有6个教学系、1个研究中心、1个实验中心和2个社会服务中心、4个管理办公室。中国共产党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委员会下设3个教师党支部、7个学生党支部,设有工会委员会、共青团委员会等群团组织。


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91人(其中外籍教师1人),教师平均年龄45岁,正高级职称22人(其中二级教授5人),副高级职称38人,64%的教师有博士学位。在岗博士生导师29人(含校外博导7人),硕士生导师117人(含校外导师54人)。有云岭学者1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省委联系专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3 人、后备人才 3 人、云南省高层次卫生健康技术人才、省优青 1 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 11 人、云南省师德标兵1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高校最美班主任1人。20余人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国家级和省级学术机构中任职。有省级创新团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学位委员会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


学科建设。2021年10月,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硕士、应用心理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特色学科建设计划,是“十四五”校级重点学科;同年获批为云南省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云南省公共卫生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跨境传染病防控与新药创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学校、云南省学校禁毒防艾教育培训基地、云南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医疗改革与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健康云南发展智库、云南省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云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医药卫生政策研究智库基地、云南省高校营养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等17个省部级中心(平台、基地、实验室)。


专业建设。现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公共事业管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4个本科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4年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评定为A-级;卫生检验与检疫是省级一流专业,2024年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评定为B-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研究特色。学院立足云南边疆、多民族的省情,经过多年积淀,形成跨境传染病防控、民族地区地方病与治理、边疆重点人群健康促进、精准营养与健康、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暴露与人群健康、多民族妇幼健康等特色研究领域。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子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5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56篇;出版专著108部;获得专利授权35项,转让2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


国际交流。学院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前正在推动与泰国玛希隆大学的合作办学事宜。近年来,利用“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卫生学院网络”和“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先后与泰国孔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泰国瓦莱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及学生互派项目协议。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泰国、老挝等国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开展师生交流、科研及教学合作。6名教师赴境外访问、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150余人次师生赴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暑期夏令营等交流活动;2017年首次培养并获硕士学位外国留学生1人;现有在读留学研究生5名。


社会服务。依托云南省卫生政策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编制《“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撰写的多份决策咨询报告等成果等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或领导的批示,部分被采纳。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全科骨干医师、全科医生等10000余人次。连续5年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省第三方绩效考核任务,足迹遍布全省129个县638个村(社区),对近7万名各族群众开展入户调查、体格检查等。应用中国实践经验,改善亚非低收入国家妇幼健康水平,与复旦大学、缅甸团队在仰光开展干预活动,近1000名孕产妇从项目中受益;项目出资在当地新开设诊所为青少年和妇女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服务,运转良好,受到好评。


学生工作。学院每年向省内外招收本科生270余名、研究生100余名。至今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4900余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现有在校生1504名,其中本科生1182名,研究生322名。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核病志愿宣传服务队连续两年获“全国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优秀志愿团队称号”;获共青团中央“四进四信”活动基层优秀项目1项;荣获全国“三下乡”最具影响力好项目1项;1项成果作为优秀案例经云南省高校工委审核上报中组部展示。1名学生获“云南好人”荣誉称号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参与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家乡人民的认可,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代表。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一所公共卫生学院,我们肩上责任艰巨而繁重,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有情系全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必将与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扛起“健康中国、健康云南”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