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作品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斩获佳绩!

 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顺利举办。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就内地作品评出主赛道特等奖作品115件、一等奖作品201件、二等奖作品373件、三等奖作品959件;红色专项活动竞赛作品特等奖46件、一等奖92件、二等奖219件、三等奖339件,我校4个项目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三等奖,1个项目获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

主赛道

“精心守护”——潜调节结构方程模型助力精准预防青少年网络欺凌受害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项目成员:曹翔 李昕睿 秦付怡 文佳 邬晓琴 涂芳珺 武文志 李淑君

  指导教师:曾勇

  项目介绍:

  本研究旨在考察手机成瘾对高中生网络欺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从而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研究支持。基于一般攻击模型和发展情境论,本研究考察了手机成瘾(个体因素)和父母自主支持、师生关系(环境因素)对高中生网络欺凌的影响机制。开创性的探讨手机成瘾对高中生网络欺凌的影响。本研究高度关注手机成瘾这一病理学行为对高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有利于丰富新时代网络欺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欺凌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高癌症认知,助力健康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癌症预警症状和危险因素认知的调研分析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项目成员:李清丽 杨青 王麒尧 殷福林 朱玉璐 孟洋炫 郭文冉 王浩宇

  指导教师:冯林森 董正娇

  项目介绍:

  教师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人群,教师群体的健康素养与学生健康素养的构建息息相关。本研究于2022年1月14日—2022年11月3日对云南省玉溪市3357例在职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横断面研究。了解教师群体对癌症预警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知水平,比较不同亚组教师癌症预警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知水平差异,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研究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癌症认知、自我效能感、电子健康素养和癌症恐惧之间的相互作用。


依达拉奉经MAPKs通路对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和Sirt3表达的影响和调控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项目成员:祁志 鲁子旭 彭骄阳

  指导教师:吴春云

  项目介绍:

  脑缺血发生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其通过极化为不同的细胞表型对神经炎症反应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本项目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通过细胞实验,发现了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和神经保护因子Sirt 3表达的影响,并探究其MAPKs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机制。首次从细胞分子层面阐明了依达拉奉对小胶质细胞极化与神经炎症的影响,为临床深入研究脑缺血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实验基础;同时,为研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相关性疾病拓宽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经典西药与传统中药的珠联璧合——阿司匹林联合云南特色天然药物提取天麻素发挥心肌和胃双重保护作用研究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项目成员:董智武 冯源雨 刘郡仪 蔡振杰 吴英杰 张潇月

  指导教师:杨萍

  项目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在PCI术后会发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以往研究聚焦I/R对心肌的损伤,但关于心肌I/R是否引起胃等其他器官损伤不明。此外,PCI术后长期用Aspirin抗凝,因其引起胃黏膜损伤(GMI)致使其应用时效受到限制。研究表明云南特色天然药物Gas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本研究用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肌I/R模型,探讨心肌I/R造成心肌及胃损伤的机制,并明确Aspirin联合Gas保护心肌I/R诱导的心肌和胃损伤的作用机制。这将为临床全面认识心肌I/R损伤和治疗心肌I/R后的心功能障碍和GMI提供新的思路。

红色专项活动

丝竹情韵,吹响乡村振兴之音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项目成员:徐茜 龚炫黎 杨荣喜 何梦姣 段林强 李根秦 杨闯荣 

  指导教师:李贵梅

  项目介绍: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文化产业则是其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探索自身发展路径,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葫芦丝文化的发源地,素有“葫芦丝之乡”的美誉。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梁河县的葫芦丝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引人瞩目的新兴产业。项目成员们通过走访调研、参观采访、问卷调查,分析家乡葫芦丝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文化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与现状,发现了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剖析原因后提出措施,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