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于2009年由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与流行病学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和流行病学教研室建立于1979年。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历任主任:颜丽琴教授、万崇华教授、罗家洪教授。流行病学教研室历任主任:王同寅教授、黄宗凌副教授、何朝阳副教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首任系主任为罗家洪教授,第二任系主任为李晓梅教授,现任系主任为何利平教授。


团队构成

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17人有博士学位,2人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1人。省部级人才6人。


教学工作

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包括留学生)的《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护理科研与统计》、《Medical Statistics》、《Epidemiology》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硕士、MPH和博士研究生的《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临床科研设计与文献解读》、《科学研究与伦理》、《医学科学研究基础II》、《统计软件包及其应用》、《SAS统计分析系统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高级流行病学》、《医学科研导论》、《科学研究与伦理》等课程的教学。本科和研究生课堂教学每年超过6000学时。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课程探索出了一套系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曾获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云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多名教师获省级讲课比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二等奖。主编的案例版《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系列教材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云南省级和昆明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卫生统计学》

云南省本科一流课程两门: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

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5门,专业案例库1个: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科学研究基础;现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

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3门:卫生统计学;Biostatistics;临床流行病学;

校级A级课程1门:卫生统计学;

校级一流课程8门:全英文一流课程1门;其它本科课程7门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


科学研究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以往取得的主要成果:王同寅教授带领教师参与青蒿素的研制工作,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万崇华教授、罗家洪教授、李晓梅教授带领教师进行了癌症、慢性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研制,获得多个国家版权;罗家洪教授、李晓梅教授带领教师主编了一系列《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案例版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提供案例式教学模板和教材。

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传染病防控及关键技术示范研究;妇幼常见疾病病因解析及防控关键技术示范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因解析及综合防控策略研究;重点/特殊人群精神、心理及行为与健康促进研究;健康医疗大数据及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研究。近几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6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30余部。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师队伍

主任:何利平

成员:夏雪山、秦家碧、和丽梅、毛勇、肖媛媛、陈莹、孟琼、常巍、王耶盈、喻箴、宋肖肖、何杰宇、唐明生、李静、王炳辉、王静林、段永忠、TEE Kok K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