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如炬,照亮前行之路。
昆明医科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学生培养“六项提升计划”,构建“一体两翼三全四维”的学风建设新格局,将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第一线。通过聚理论之“力”、追榜样之“光”、燃奋斗之“焰”榜样引领系列活动,打造多位一体的青春榜样展示平台,引领学生主动比学赶越,持续营造良好学风建设氛围。
2025年学校考研再创佳绩,全校涌现出了八个高“研”值学霸寝室集体上岸,用实力诠释了“同行者的力量”。临床肿瘤学院208宿舍的三位女生——朱洁蕾,资周睿,马飘以普通医学生的身份书写了不平凡的奋斗篇章,用实力诠释了学校"聚理论之力、追榜样之光、燃奋斗之焰"的育人成效。
让我们走进208宿舍,学习她们的上岸秘籍,汲取向上的力量。
朱洁蕾 上岸 首都医科大学
资周睿 上岸 昆明医科大学
马飘 上岸 昆明医科大学
上岸日记
规划:不盲目内卷,而是高效协作
考研初期,她们就意识到:“单打独斗不如合力前行”。三人根据兴趣和专长,选择了不同的方向——眼科学、放射肿瘤学、消化内科这样既避免了内部竞争,又能互相补充知识盲区。
“我们不是卷,而是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她们把备考分为“基础—真题—冲刺”三阶段,每天在实习间隙背单词、啃专业书,晚上回到宿舍后互相抽背高频考点。
把宿舍变成“移动自习室”
208宿舍的墙上贴满了难记的医学知识点,书架上摞着翻到卷边的真题集。她们甚至发明了“角色扮演法”——一人当考官,另外两人限时答题,锻炼临场应变能力。回到宿舍容易松懈,但她们约定:“这里不是躺平的地方,是第二个自习室。”
心态:情绪不过夜,压力变动力
考研冲刺期,焦虑难免。她们立下规矩:“情绪不过夜”。每晚睡前半小时,是她们的“吐槽大会”——分享困惑、互相打气,甚至用“成功案例”激励彼此。“有时候,一句‘你能行’比刷十道题更有用。”
复试:宿舍变身“模拟考场
为了复试,她们把宿舍布置成考场:录制英文自我介绍视频,互评仪态;穿上白大褂,反复演练临床操作技能与专业问答。
三百多个日夜,最终,三人全部顺利通过面试。当拟录取通知陆续到来时,她们相拥而泣——这一刻,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彼此。
这间普通宿舍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细水长流的坚持证明医学之路从无“孤勇者”,志同道合者的彼此照亮,终将让奋斗的星火汇聚成璀璨星河。她们用行动写下箴言:“梦想的彼岸,从来属于那些敢于规划、甘于沉淀、善于借力的前行者。”
致所有正在奋斗的医学生:愿你们也能找到同行的人,一起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