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妇联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的决定》,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外一科凭借卓越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水平及突出的女性团队贡献,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外一科的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乳腺病科,2014年乳腺外一科独立建科。科室是云南省最早开展乳腺肿瘤规范治疗的专科,是医院乳腺癌防治省创新团队核心科室,承担着全省乳腺肿瘤的预防、诊治工作,现有41名医护人员,其中女职工31名。女职工中有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6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7人。她们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共同搭建起守护健康的坚固堡垒,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铿锵玫瑰”。
党建引领聚合力,铸牢科室发展根基
乳腺外一科党支部始终紧扣行业特点,凝聚行业优势,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科室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科室医疗服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的融合发展。科室先后荣获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云南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先进典型示范科室、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等国家级省级相关荣誉。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科室职工尤其是女职工们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在医疗、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做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医院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
巾帼团队绽芳华,守护生命显担当
“患者康复出院时,把他们亲手制作的鞋垫、编织的毛衣送给我们,这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患者对我们的认可,也激励着我们不断精进技术,为患者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每每想起陈列在科室廉政文化阵地那些由患者亲手制作的物品,乳腺外一科的医护人员都感动不已。
乳腺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尤其是乳腺肿瘤,时刻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长期以来,乳腺外一科以守护乳腺肿瘤患者生命健康为己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科室先后引入多项先进技术,年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收治患者人数超过3500人,完成手术量达1900余台,其中恶性肿瘤手术近1000台,手术台次位居全省第一。
“看你们平时一个个都是女汉子,但给我们做治疗的时候既专业,又温柔。”科室女职工们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临床医疗一线,用“医术”的精进,赢得了患者的好评。
科室女职工们同时致力于医学教育,在教育教学一线,她们用心耕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人文素养,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她们承担多家高校的理论和临床教学任务,年带教人次超过300,获得多项课题立项,发表多篇高质量教学论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乳腺外科优秀人才。
科室女职工们争做科研领域的无畏开拓者。面对临床难题时,她们勇于创新科研方法,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科研项目、校级和院级项目立项30余项。自2020年以来共发表SCI论文1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6.6分,累计影响因子107.12分,这些成果都是她们科研实力与探索精神的见证。
延伸服务注公益,仁心仁术护健康
“乳房作为人体特殊器官,除生理性功能外,还兼具社会化功能。所以乳腺癌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重新融入和回归社会。”为此,乳腺外一科积极探索并实践人性化服务的新模式,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科室以女职工团队为主,构建了集“医生+护士+医务社工+个案管理师+志愿者”的“五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全面关注患者身、心、社、灵需求,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减轻患者就医压力。
自2008年以来,科室女职工们参与多个义诊筛查项目,深入社区、企业、高校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活动,普及乳腺疾病知识,增强公众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识。为近千名贫困妇女提供免费检查,举办400余场患教活动,发放3万余份健康手册,服务超2万人次。自2014年起创立了“爱康粉红丝带”品牌,组建志愿者团队,科室女职工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走出医院,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交流学习及技术帮扶,提高我省基层地区乳腺诊疗的质量,为缅甸曼德勒多家医院及我省地州医院提供公益培训,提高周边国家及地区诊疗能力。每年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用热血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希望。“我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和我有一样经历的病友,勇敢面对病魔。”在科室人文氛围的影响下,一位位结束治疗的患者,也主动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无私地为他人服务。
此次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外一科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彰显了医院巾帼团队的时代风采,她们以白衣为甲、以专业为刃,在守护患者健康的征程上书写了动人篇章。希望全体医务工作者以此为榜样,始终将过硬的医疗质量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立足岗位,为推动云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