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5日,昆明医科大学组织来华留学生赴大理、龙陵两地开展2025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感知中国”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云南“天然药库”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以“山水药乡·医路同行”为主题,以“以行践知、以知润心”为育人目标,来自斐济、乍得、老挝、柬埔寨、卢旺达、苏丹、也门、孟加拉国、东帝汶等9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产业考察中拓宽视野,在文化互动中加深理解,在专业交流中凝聚共识。
活动第一站,师生团队走进大理市中心敬老院暨“锦鑫医养联合医院”,实地探访养老院的生活区域、医疗配套设施,详细了解老人日常照料流程与社区养老运营模式。从专业护理方案制定到文娱活动安排,留学生们直观看到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民生保障的温度。师生还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开展义演活动,让歌声与舞蹈交织、笑声与掌声相融,为老人们送去了跨越国界的温暖与欢乐,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路同行”的人文关怀。
在昆明医科大学定点帮扶的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留学生们深入乡村产业一线,探寻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密码——“中国第九大仙草之一”的石斛。从象达镇石斛种植基地到昆明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建立的“仿野生石斛种植示范点”,再到龙陵县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留学生们学习了解了石斛的功效价值、生长习性、规范化种植技术、产品加工和推广交易,一条集种植、交易、研发、推广、科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清晰地呈现给师生们。师生们参观象达三绿茶厂,在了解茶叶杀青、揉捻、烘烤、打包的完整生产流程中,感受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制茶工艺的融合。实践活动让留学生们深刻理解中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理念,更清晰地看到特色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深入了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
在象达镇中心小学中外师生组织开展的联谊交流会上,留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感受,鼓励小学生们怀揣梦想努力学习,将来走向世界去交流学习。象达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生活,孩子们生动地讲述本地非遗油纸伞的文化故事。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演唱起中文歌《我们都是追梦人》,斐济、老挝学生表演本国传统舞蹈。师生们还与当地老年舞队联欢,体验极具民族风情的“打歌”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活动,留学生们深度体验当地民族文化的活力与热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了友谊和了解。
在象达镇中心卫生院,留学生们了解了卫生院的科室设置、设备配置,日常诊疗服务流程与健康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并举办了跨越国界的基层医疗交流座谈会。象达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详细介绍了卫生院的发展历程、工作亮点,来自老挝、东帝汶、柬埔寨等国家的留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本国医疗体系、医疗保险政策及乡镇医疗发展现状等内容。双方围绕基层医疗资源分配、乡村医生工作模式等话题展开了探讨。“我院的发展,只是中国医疗事业蓬勃进步的一个缩影,希望这次交流能为大家打开观察中国医疗的新视角,推动不同文化在医疗领域的合作与共融。”卫生院负责人在座谈会尾声说道。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纪子戎说:“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真实地了解了中国基层医疗的发展状况,虽然不同国家的医疗发展和体制不同,但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治愈、服务、带来希望。”
近年来,昆明医科大学持续打造“感知中国”社会实践活动品牌,秉持“组织精心、形式创新、内容合心”原则,链接医疗资源、产业基地与文化阵地,为来华留学生搭建起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国情教育实践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让“感知中国”系列活动成为留学生读懂中国、增进中外情谊的重要纽带,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明互鉴注入更多活力。